- 原文来源:详情
这部片肯定不能单纯的看作是一部爱情片,如果是爱情片,有情人终成眷属,结尾来个拥抱热吻显得更大团圆。
六十年代是美国年青人反主流文化运动时期,民权、反战、摇滚、性解放等成为年青人生活的热门话题,青年学生在学校、在社会积极投身各种运动,反对主流文化的虚伪,尝试新的生活方式,垮掉的一代、嬉皮士就是那个时期年青人的典型代表。
在这种背景下,《毕业生》中出生于中产阶级家庭、以优异成绩大学毕业的男主在当时社会倒显得是这股浪潮中的局外人,但他并非没有生活的困扰,姑且就用“迷茫”一词来形容他的生存状态吧。他没有投身到各种运动中去寻找存在和生活的可能性,电影开始就是男主在飞机上脸部的特写,镜头慢慢拉远至周围的人,他的困惑全在他那张正面脸部镜头中表现出来;接着是在机场移动电梯上他的侧面中景镜头,达斯汀·霍夫曼的这张脸太有戏了,一副心事重重又好像心不在焉的样子。开场的这两个镜头基本提出了影片男主角的毕业后的生存疑问:如何面对和开始大学毕业后的生活。
影片高就高在没有直接呈现男主毕业后处理这一生存疑问的过程,而是给他安排了一场“艳事”,将他对生活的困惑情绪代入感情生活之中,没有方向的男主如何处理感情问题,这是最美妙的地方:不看你如何解决问题,而是看你如何与更多的问题一起生存。 所以最后男主在得到女主之后他其实就和刚刚大学毕业一样,重新面临一个问题:如何开始一个新的生活。结尾给了二人正面中景镜头和车上众人的凝视,这种凝视并非类似传统爱情喜剧电影那样,一对历尽磨难的情侣闯入众人之中接受爱的祝福,而是像一群长者对两个刚刚开始自己生活的人的观望。而他们自己也在一阵欢笑之后陷入到一种茫然虚空之中,一种从不知如何开始到不顾一切再到得到后的落空感油然而生。